党政群团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备份  党政群团管理

【2022年三下乡专题】线上线下齐助力,青山绿水长久存——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红领航生态绿”——“河小青”、“森小绿”助力黄河生态保护实践调研团南阳队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2-07-26

为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贯彻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进一步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使其记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7月3日至23日,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红领航生态绿”——“河小青”、“森小绿”助力黄河生态保护实践调研团南阳队开展以“喜迎二十大,青春在行动”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严格遵循疫情安全防控要求,采取线上云宣讲、线下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队员实地考察了白河湿地公园、朱营村南北水调大桥等地,在调研中领略自然之美,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学子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青年行助力生态绿,“云宣讲”共话生态美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喜热的植物在暑夏绚烂生长。为使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帮助人们认识更多的绿植种类,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常见的绿色美,7月3日—10日,团队借助抖音直播、B站直播、腾讯会议等多个线上平台开展“节约粮食,从现在做起”主题宣讲活动及“小小绿植,传递绿意”线上宣讲活动。在活动中,宣讲员从耕地红线、收割方式等多个不同角度出发阐述可能产生粮食浪费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并发出号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广大群众要明因而立行,不仅要知道产生浪费的源头所在,更要立即行动起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同时立足于团队成员线下对于五十家居民进行家庭种植绿植种类、数量的统计结果全方位地对家庭种植植物进行讲解,使观众对植物类别、种植注意事项、价值或寓意等有更多的认识。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在线上宣讲活动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使活动成功达到预期宣讲效果的同时,有效地强化了人们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为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添砖加瓦,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

走近“母亲河”,探询绿色美

白河为黄河源区的典型弯曲河流,是流经南阳市区最大的一条河。为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树牢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进一步加深青年学子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解,7月19日,团队前往南阳市宛城区白河湿地公园开展巡河探河活动。活动中,团队成员对白河流域的植物进行观察与记录并进一步制成白河流域植物图鉴,同时随机采访路边行人,一位白河附近土生土长的居民说到:“湿地公园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进行绿化升级改造,如今的生态环境可谓是非常好,空气清新,视野开阔,说是‘城市绿肺’也不为过!”

黄河的变化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本次线下巡河探河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团队成员对白河的了解更加深刻,更进一步坚定了维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信念,同时团队成员以专业带动行动,在行动中巩固专业知识,保卫黄河,“河小青”始终在行动。

惠及两岸,不留遗憾

为加深同学们对南水北调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的理解,明晰南水北调工程对于黄河生态保护的意义,以实践促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7月23日,团队赴邓州市张村镇朱营村南水北调大桥开展线下调研活动,对南水北调沿岸的生态修复现状进行实地考察。活动中,志愿者们顺着南水北调大桥出发,沿路对南水北调周边农田生态修复、水循环修复及水利工程建设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到为克服因土方转移而造成土地荒废、田地灌溉等问题国家及群众付出的努力。在采访中,当被问到“做这些工作有何困难,感受如何”时,有位抢险巡逻工人说到:“困难当然是有的,比如夏日工作很辛苦,有时候会顾不上吃饭,但是能为南水北调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通过本次实践,同学们在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感受到了众多水利人在岗位上的坚守,体会到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同时激励着同学们努力上进,励志自强,奉献社会。据悉,本次实地调研后期将会以南水北调沿岸生态修复调研报告的形式呈现。

(生命科学学院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