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郑州大学王振龙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发布者:杨钧棠发布时间:2024-06-27浏览次数:108

6月24日,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郑州大学王振龙教授莅临我校,作题为“啮齿动物低氧适应与进化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于飞主持,学院师生120余人参加。

在本次讲座中,王振龙教授从研究背景,全基因组与低氧适应进化,脑转录组与低氧适应,心脑系统的低氧适应等方面,系统的阐明了啮齿动物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首先,王振龙教授介绍了低氧环境在自然界存在的2种主要方式,高原低氧和地下低氧。高原哺乳动物作为一个特殊的动物类群,在高寒低氧、强紫外线的极端环境中生存,是研究高原适应性进化的理想模式生物。由于缺少地下低氧和高原低氧适应性进化的整合研究,王教授探究了低氧适应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并探究了低氧适应相关基因的通路网络。另外,通过对三种田鼠采用急性低氧和慢性低氧的实验处理,揭示了田鼠对高海拔低氧和地下低氧的适应机制。最后,王教授还从组织层面对高原田鼠心肺系统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经过低氧处理,田鼠的心脏组织形态无明显变化,但小鼠心肌细胞间距明显增大,并发现低氧环境下4种鼠类的肺组织都增强了抗氧化防御和损伤修复。

报告会后,与会师生就动物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有关方面的研究方法、进化机制等方面同王振龙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此次讲座让全体参会师生深刻地理解了高原啮齿类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也认识到实验研究对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作用。

专家简介:

王振龙,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郑州大学教务部教学条件保障办公室主任,河南省功能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低氧生理学、生物信息学和鸟类运动行为调控等研究,主持国防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发表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论文12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现任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理事、河南省生物信息学会(筹)负责人、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副会长、河南省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生物化学于分子生物学常务理事、AMEM杂志编委。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发展基地负责人,郑州大学生命科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负责人。

(生命科学学院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