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农促振兴——我院师生赴封丘金银花资源圃开展科技志愿服务调研活动
为深入了解金银花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价值,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7月2日,学院教授李建军带领“科普推广中药材集成技术科技志愿服务队”师生前往封丘民生金银花资源圃,开展实地科技志愿服务与调研活动。
活动伊始,李建军向志愿者系统介绍金银花资源圃的建设背景、发展历程及核心价值,帮助大家建立起对实践基地的整体认知。随后,深入金银花核心种植区进行现场教学,围绕不同金银花品种的生长特性、经济价值及栽培要点进行了详细讲解,为后续实践操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实践环节,志愿者们分工协作,严格按照科学规范,有序开展金银花叶片、花蕾采集以及植株关键数据的测量工作。大家精准记录叶片长度、宽度、花蕾重量等指标,一丝不苟地收集详实可靠的一手科研数据,为金银花资源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次调研以“科技助农”为核心,融合“志愿服务”精神,通过深入田间地头的实践探索金银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多维路径。活动不仅将志愿服务深度嵌入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更体现了学院推动“科研在田间结果”、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强化“知行合一”育人理念的决心,生动彰显了师大以实践育人、用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与社会担当。
(生命科学学院 王云杰 韩雨彤 赵淑娴)
赋能地黄全链升级 科技下乡助力振兴——我院学子赴焦作修武开展道地药材产业科技服务实践
为探索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聚焦道地药材地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7月4日-6日,学院教授李建军率领“科普推广中药材集成技术科技志愿服务队”师生,深入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开展专项调研活动。
服务队首站抵达河南云台山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化种植区。李建军现场讲授本团队选育的师大“地黄1号”地黄种植关键技术,涵盖最佳种植时间、原原种与栽培种筛选、良种+良法等核心环节,为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树立了标杆。志愿者们通过“理论讲解+田间实践”的模式,建立起对中药材种植的立体认知,为后续调研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修武馀庆农林专业合作社地黄基地,来自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吴世杰老师展示了师大选育的优质品种“地黄1号”,该品种凭借高产、优质的显著特点,使当地地黄产量远超其他产区。志愿者们深入了解了品种特性、栽培技术与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引发了对地黄种植技术优化的深度思考。
在怀府玖制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服务队系统考察了地黄加工全流程,参观了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的现代化生产线。李春光老师详细解析了“九蒸九晒”传统工艺的技术原理及其现代化转化方案,他重点介绍了公司开发药食同源产品、构建完整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并以实际案例展示了科技助力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为服务队未来工作提供了宝贵启示。
总结环节,李建军指出,传统药材产业需积极向大健康领域延伸,必须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的科学指导,精准对接地方产业技术需求,密切关注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以提升人民健康福祉为导向。此次调研充分展现了产学研合作的成效,将进一步驱动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本次活动将专业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以科技力量赋能道地药材产业,生动践行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为高校人才培养开辟了产教融合新路径,实现了社会服务与育人实效的双向提升。“科普推广中药材集成技术科技志愿服务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怀药产业落地生根,为打造国内领先的中药材产业高地贡献智慧与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 王云杰 王策 朱思雅)
科技服务下乡 助力产业振兴——我院师生赴卫辉开展志愿活动
近日,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学院教授李建军带领学院科技志愿服务队员,深入卫辉市城郊乡人民政府,开展“新时代宣讲师”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60余名药材种植户、合作社及家庭农场代表送去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的“科技良方”。
李建军聚焦“乡村振兴与品牌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结合自身在药用植物育种与资源开发领域的深厚积淀,深入阐释了产业振兴的核心作用。他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图文案例,详细解析了金银花、皂荚、地黄等特色中药材的产业趋势、市场前景及关键种植技术,为种植户指明提质增效路径。
活动现场,李建军与大学生志愿者们现场互动答疑,针对种植户关心的技术难题进行精准指导。与会代表纷纷表示,专家的讲解既有高度又接地气,将认真消化技术要点,积极扩大种植规模,努力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致富“金钥匙”,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
此次科技志愿服务是卫辉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也是省科协系统科技人才下沉一线、赋能乡村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李建军团队持续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以科技力量护航道地药材产业升级,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生命科学学院 陈利利 赵淑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