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赵士洞研究员应邀来我校讲学

发布者:杨钧棠发布时间:2025-10-23浏览次数:10

10月20日至22日,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著名森林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赵士洞研究员莅临我校,在生物报告厅分别作了题为“中国植被的类型、区划及保育”“中国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内涵、成就及愿景”“长期生态学观测与研究—起源、进展及新方向”三场学术讲座。报告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于飞主持,学院相关专业师生200余人参加报告会。

在“中国植被的类型、区划及保育”报告中,赵士洞研究员重点讲解了中国八大植被区,详细阐述了每个植被区域中主要自然和人工植被群落特征、类型分布及保育状况。赵老先生借以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信息,生动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植被区划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深入探讨了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在“中国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内涵、成就及愿景”报告中,赵士洞研究员全景式的介绍了我国的林业发展概况,讲解了“三北工程”“天保工程”等我国六大林业生态工程以及近年在造林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详细分析了我国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提出了我国林业资源研究现状和发展策略。

在“长期生态学观测与研究——起源、进展及新方向”讲座中,赵士洞研究员简要介绍了长期生态学观测与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着重解析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起源、基本任务、野外观测指标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他指出中国生态研究网络的建成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态学的发展和在国际生态学领域的地位。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生态系统研究及发展趋势同赵士洞研究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专家简介:

赵士洞,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森林生态学家。1963年大学毕业,1967年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毕,1983-1985年赴美国密西根大学进修。曾在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2006年退休。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分类与分布,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的结构、功能、动态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评估等。现任科技部国家生态与环境野外观测研究站专家组副组长等职。曾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和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及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执委和东亚及太平洋区域网络(EAP-ILTER)主席等职。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生命科学学院 王心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