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河南农业大学丁冬教授做客“生命之光”前沿讲坛,作题为“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与恢复机制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丁冬教授围绕玉米不育化制种技术的理论基础,即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展开介绍,重点阐述了团队对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体系的研究进展。通过克隆导致败育的细胞质基因及育性恢复的核基因,系统解析了C型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生机制与育性恢复的分子调控路径,并探讨了其在玉米杂种优势利用与育种技术创新中的应用前景。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与深入讨论。
专家简介:
丁冬,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玉米杂种优势性状的遗传解析、玉米C型胞质质核互作的分子机制剖析及育种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专项)项目1项,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横向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28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以第一育种人身份育成国审玉米新品种1个,累计推广面积228万亩。
(生命科学学院 喻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