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上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杨仲南教授(研究员)莅临我校,做客“生命之光”前沿讲坛,作题为“细胞壁转换与光温敏雄性不育”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百余人参加。报告由于飞副院长主持。
杨仲南教授系统讲解了细胞壁转换参与光温敏雄性不育的机制。针对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机制,团队综合利用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方法,发现MS188和TEK基因,是绒毡层重要的调控因子,调控四分体果胶壁降解、和花粉孢粉素壁的形成,保证花粉细胞壁能够稳定的形成,这两个基因或其下游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胞壁的转换出现障碍,引起雄性不育的发生。在上述研究背景下,创制了一系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发掘了新的不育基因,对解决杂交水稻瓶颈问题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针对花粉发育过程中孢粉素原料来源和活性氧稳态等感兴趣的问题与杨仲南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专家简介:
杨仲南,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87年南京大学本科毕业,1993年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所获博士学位,1995-2001年美国Texas A&M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植物花药发育与雄性不育;解析作物光温敏不育机制;创制水稻、玉米光温敏不育系,用于两系杂交育种。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Plan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Molecular Plant, Plant Cell,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New Phytologists, Plant Physiology和Plant Journal 等期刊发表70余篇论文。申请授权光温敏不育系的创制方法,以及水稻新型光温敏不育系Ostms15,Ostms18, Ostms19专利多项。研究成果“新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创制”获2024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成果(2024-XJS-01)。
(生命科学学院 刘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