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梁婉琪教授莅临我校,做客“生命之光”前沿讲坛,作题为“水稻温敏雄性不育基因tms10育性转换机制”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百余人参加。
梁婉琪教授系统讲解水稻温敏雄性不育基因tms10育性转换机制。针对水稻温敏型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机制,团队综合利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方法,发掘了温敏核不育基因对TMS10/10L,协同调控水稻绒毡层降解过程,二者功能冗余,低温下TMS10L 表达上调是tms10低温下育性得以回复的原因,TMS10L的丰度是决定tms10高温下育性的重要原因,tms10突变体的育性存在品种差异性和籼粳分化,并进一步解析了下游机制。这些研究揭示了TMS10/10L-SOT/SOTL模块调控育性转换的新机制,为解析两系杂交稻温敏不育性品种差异的遗传基础提供了重要线索。
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针对科研心路历程、成果转化等感兴趣的问题与周雍进研究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专家简介:
梁婉琪,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聘教授,遗传与发育科学系系主任,国家青年人才项目、英国皇家协会高级牛顿学者项目获得者。长期致力于水稻生殖发育生物学研究,重点探索水稻雄性生殖发育关键基因调控网络、育性调控分子机制和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机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已在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PNA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研究成果曾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4,2013)、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5),并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2021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目前担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分会委员,以及植物生理学报编委。
(生命科学学院 刘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