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专题】学院领导赋能创新港校区新生成长成才

发布者:王云杰发布时间:2025-11-11浏览次数:222

我院开展“书记院长面对面”师生交流座谈

11月6日,我院“书记院长面对面”座谈会在科技创新港校区顺利举行,我院党委书记宋京双、副院长陈建军与学院2025级新生代表面对面交流,倾听学生心声、回应学生关切,共同为校区建设完善与学生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座谈会上,2025级新生代表踊跃发言,气氛热烈,立足入学两个月以来的切身感受,围绕学习成效提升和校园生活优化两大主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在学习方面,同学们期待在现有良好学风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专业认知教育,建议增设辅导答疑环节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在学科竞赛方面获得更多来自学长学姐的朋辈帮扶。生活服务方面,同学们充分肯定新校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并结合实际使用体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校园功能的建议,包括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补充体育运动设施种类,加快学生社团建设进度以及持续完善校园智能管理系统。与会学生代表还特别提到,希望食堂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菜品种类,为同学们提供更加多元的餐饮选择。

两位老师充分认可,高度赞扬大家对学校、学院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认真听取、详细记录,并从多角度、多方面逐一做出细致回应,结合校区发展规划与实际条件,现场解答同学们的核心关切。

本次座谈会有效搭建了师生沟通的桥梁,既及时回应了学生关切,也为学院提升治理能力、优化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学院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沟通机制,努力营造更加优良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生命科学学院 谭笑 王云杰)

师长领航,朋辈引路——我院高质量开展新生课外学业指导活动

为持续深化学风建设,不断提升学生学业规划能力和综合素质,10月31日,我院在科技创新港校区高质量开展课外学业指导活动。教学副院长陈建军、2023级辅导员老师刘世学、2022级优秀学生代表杨睿馨以及全体2025级本科生参加。

活动现场,陈建军以多措并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展开分享,系统梳理学院历史发展脉络、学科建设成果与特色育人理念,深入解读学院“六聚焦”育人体系,鼓励大家珍惜学习机会,积极参与科研训练与高水平学科竞赛,在实践中锤炼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刘世学从推免资格认定条件、标准和流程等方面对推免政策进行详细解读,提醒大家重视日常学业成绩,兼顾学术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后续推免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杨睿馨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以“亲历者”视角,分享自己从大一入校适应学习生活,到逐步明确目标、积极参与科研与竞赛,最终成功获得推免资格的心路历程和经验,激励学弟学妹们珍惜大学时光,敢于追逐梦想,在成长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为今后学习、科研与竞赛方向提供了清晰指引。

本次活动为学院持续聚焦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常态化开展各类学业指导、科研启蒙与职业规划活动,助力每一位同学在学术道路上稳步前行,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书写精彩人生篇章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命科学学院 王云杰 谭笑)

我院在科技创新港开展消防安全月专项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和消防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11月10日,我院联合河南省消防协会、以及校党委保卫部、保卫处在科技创新港校区开展消防安全月专项活动。河南省消防协会消防专员张川、校保卫处消防管理科科长程习伟、学院副院长宋军丽、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以及近500名2025级本科生参加,活动由2025级辅导员王云杰主持。

本次活动分为实操演练和理论培训两大环节。程习伟详细讲解火灾紧急处理流程、险情应对要点,并现场示范灭火器、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的操作方法。学生分组进行灭火器实操演练,工作人员对灭火操作进行实时指导。

理论培训环节在全国重点实验室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张川以“火灾基础知识+应急逃生技巧”为核心,结合典型火灾案例,系统讲解相关要点。宋军丽从实验室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人身财产安全、心理交往安全等五个维度,阐述“预防为先,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

此次活动通过“理论+实操”模式,有效提升了师生消防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突能力,学院将持续强化安全教育,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为学院各项工作平稳进行提供坚实保障。

(生命科学学院 杨刚刚 张延斌)

 

我院在科技创新港开展科研启蒙专题讲座

为使科技创新港本科新生深入了解科研工作,尽早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11月12日,学院副院长于飞为全体新生开展科研启蒙专题讲座,活动由2025级辅导员王云杰主持,近500名新生参加。

讲座伊始,于飞从“什么是科研”“大学生为何要接触科研”等基本问题切入,结合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与前沿动态,生动阐述科学研究的魅力与价值,系统介绍学院的多层次科研训练平台。他指出,大学教育的精髓在于从“接受知识”向“创造知识”的升华,本科生阶段是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黄金塑造期,鼓励同学们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尽早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的转变,主动与老师和高年级学长学姐交流,在实践中学真知、长才干。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就科研入门路径与方向选择、如何平衡专业课学习与科研之间关系、高效阅读文献方式方法等话题踊跃提问,于飞结合自身经验和学术生涯体悟,给予细致入微、贴切实际的解答,大家表示受益匪浅。

本场讲座内容充实、针对性强,有效揭开了科学研究的神秘面纱,为同学们尽早规划大学生活、融入科研氛围,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努力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打下了坚实基础。

(生命科学学院 王云杰 谭笑)